为什么中国股市长牛、慢牛这么难?
还记得此前刚刚宣布大A进入了价值投资的历史阶段,然后小散们就对创业板的垃圾股一通乱炒,搞的是灰头土脸。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仅仅是小散看不懂形势?还是大A天然就是赌性十足呢?
估计口中骂骂咧咧“什么价值投资”,毕竟,眼下这把回调,亏钱的还是小散为主。
而与之对应的是,管理层不断提倡“慢牛、长牛”,呼声之大,也算是前所未有了。
为什么大A的长牛、慢牛这么难呢?为什么大家只肯小赌怡情,不肯长期价值投资呢?
考虑到大家都是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市场上拼个运气,因此,既然这么多人这样,一定是有着高度理性的原因。
当你们看懂了底层逻辑,也就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个人投资者理应中波段价值投资”!
其中,详细给大家剖析了为什么下面的这个公式是大A最底层的逻辑。今天在此,也就不另外展开了。
很多人说,目前大A里的民企很多,很多民企也是所谓的白马,难道民企也割菜?
如果不是和关系很靠近,不是把自己变成了准国企,一家民企真的可以全面做大做强吗?
请问,它所处的行业,有多少环节不需要审批?有多少环节不需要经受各种调控?
还记得几年前,主流媒体爆料说,万科欠税没有交,大家现在还可以查到当时的新闻。
在这片土地上,凡是能够混出头的民企,都是准国企。否则,分分钟就可以教你做人。
我相信,凡是非常熟悉实体经济和企业高层管理的人,应该对我的话心领神会了。
考虑到大A终究是相比混得还不错的企业才有资格上市融资,其实,我们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了如下的推论——
而全世界范围内,国企的效率是比较低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改革开放的原因。
根子上,国企是一个成本边界高度模糊的存在,而民企要活下去首先要明确自己可以承受的成本边界。
这就像家庭一样,一个家庭拼命控制好收支平衡,另一个家庭天天透支消费,这区别可大了。
所以,无论是国企要做大做强的发展,还是缺钱了要融资,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即,当经营成本边际非常模糊、甚至不用去拼命控制成本的国企开始融资,本质上与征税没有什么区别了。
理解了这点,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年7月疯牛来的时候,这些产业资本(国企和准国企)拼命减持,大家体会一下。
为什么注册制都落地了,操作还是这么难?因为上下大幅度的涨跌空间,让“割”更容易。
美股的设计,是通过完全市场化的方式,让全民都可以有机会作为企业的股东来获得全社会财富增长的一杯羹。
这背后,首先是美国的企业是以民企为主,且其日常经营不需要经常聆听政策的窗口指导和行政指令。
这并不是说美国政府不干预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干预是受到太多限制,且直接行政干预的代价巨大。
因此,股市,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平台,一个工具,关键还是背后企业经营环境决定了股市的特点。
当企业真的变成私有产权的一部分,大量日常行政干预和监管不能随意影响企业的运行,那么,股民作为股东的权益,也就有了保障。
而当企业的运营高度依赖政策环境,股民又不可能知道其中所有的情况。因此,股票就不可能是拿来投资的,只能是用来炒的。
核心是,美股是追求公民税收最小化的工具,是让全民通过交易实现个人购买力增值的工具;而眼下的大A,还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愿意长期资金沉淀在股市,而不是慌不择路的短炒。
这就像我们中国人愿意拼命买核心城市的商品房,手持房产证,毫不担心某天就突然被没收了,道理是一样的!
由此来看,大A要实现长牛、慢牛,首先要整个商业环境、以及股市环境打造的目标是,全民税收最小化,以保障公民内需购买力为第一位。
因为如果做一个产业有钱赚,哪怕一开始介入门槛很高,都不可能抵挡资本逐利的特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中国高层坚定发展直接融资,其实是真正属于改革进入实质性深水区的尝试。
从这个角度,也就可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内循环是离不开直接融资的?!因为,靠谱的直接融资,等于放大居民内需购买力。
打破“大A = 国企发展融资平台 = 一台强力抽税机”的现实框架,慢牛、长牛也就来了。
原创文章,作者:600647.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00647.com/archives/1147/index.html